2014年5月13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开宝教授与该院《当代外语研究》主编杨枫教授应邀在我院崇远楼口译实训室给我院师生做了精彩的讲座。参加此次讲座的有外国语学院的教师、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以及博士生170多人,全场座无虚席。讲座由我院翻译研究所所长王宏教授主持。
王宏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两位教授并代表外国语学院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杨枫教授讲座的题目是:“莫言在翻译的魔障中登顶”。杨枫教授指出,翻译是横亘在中国作家走出国门的一道魔障,它既为中国文学的全球化发展之路规定了可能,同时也设定了极限。在当今这个英语至尊的时代,所谓的全球视野其实就是美国的视野,因此,中国文学想走出去,必须以翻译成英语后的视角或模仿美国范式来创作,这也是莫言获奖给我们的启示。接下来,杨枫教授介绍了莫言及与其交往的几位学人;莫言与几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渊源;莫言与翻译其作品的几个主要翻译家;以及莫言与其他作家的翻译观。杨教授分析了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及其意义。莫言能得奖一方面归因于其文学成就,他用西方人熟悉的叙事方法和技巧,书写符合西方人想象的“东方学”。另一方面,莫言能得奖也得益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杨枫教授还谈到了文学翻译的策略,最后,他指出中国文学走出去仍任重道远。
胡开宝教授讲座的题目是“语料库翻译学:内涵与意义”。胡教授首先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语料库与批评译学研究的概念。随后他分析了批评译学研究的本质属性,指出批评译学研究本质上是批评话语分析与描写性译学研究的融合,批评译学研究不仅关注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话语实践所体现的社会政治问题,及其与社会和意识形态的关系,而且也研究翻译文本作为话语实践产物与社会政治以及意识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还指出,批评译学不同于翻译批评,也不是翻译伦理研究。接着,胡教授介绍了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缘起,语料库翻译学与批评译学研究之间的共性,语料库批评译学研究的内容。语料库批评译学关注翻译文本语言特征以及翻译策略和技巧应用所蕴含的规范、信念和价值观等意识形态因素,试图阐明翻译与意识形态和全力之间的互动关系。胡教授还谈到了语料库批评译学的研究路径和意义。最后,胡教授指出语料库批评学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关概念亟需厘清,理论框架需要建构,实证研究有待开展。
在整场讲座中,两位教授温文尔雅,幽默风趣,旁征博引,极大地开拓了大家的学术视野,促进了学术思考,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两位教授还耐心解答提问者的问题。讲座在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