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7日-8日,由乐鱼网页版与《上海翻译》编辑部联合主办的“2015翻译研究战略论坛”在我院崇远楼隆重举行,这是继2003年全国典籍英译研讨会、2006年、2009年和2012年全国翻译高层研讨会后,在乐鱼网页版召开的国内翻译界又一次大型学术活动。此次论坛的主题为“我国翻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来自全国几十所高校和研究所的正式代表110人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我院翻译研究所所长王宏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院长王腊宝教授、《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教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代表先后致辞。

 


 

7日上午, 6特邀专家做了主旨发言。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七一教授在题为“从研究范式看翻译的界定”的发言中,提出需要重新界定“翻译”与翻译研究的一些核心概念。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汪榕培教授在题为“翻译专业的前景”的发言中,提出了BTI与MTI学生的就业前景与翻译人才培养的关系。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军教授在题为“翻译专业本科和翻译硕士的接口与出口:问题与对策”的发言中,提出了强化翻译专业本科与翻译硕士教学内容如何有机衔接以及如何提高翻译硕士毕业论文选题的针对性、有效性的若干建议。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教授在题为“‘四重忧患’伴‘三关失守’―我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的发言中,提出MTI教育已显露出“四重忧患”伴随“三关失守”的严峻形势,培养的学生总体上有“庸译五短,不成一技”之虞,认为我们必须本着“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正视所面临的问题,并积极思考出路何在。上海大学教授、《上海翻译》名誉主编方梦之教授在题为“科技翻译与MTI教学”的发言中,建议开设文献检索、中高级科普、科技文本类型、翻译伦理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挖掘能力、主题知识能力和翻译服务能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黄忠廉教授在题为“译学研究的原点与源点―译学固本以培元”的发言中提出,发现译学之“根本”才能使“为什么”的问题更加迎刃而解,翻译学才可守正纳新。

 

七日下午,论坛设立了3个分会场。学者们从宏观与微观的层面围绕翻译理论和翻译教学进行了热烈深入的探讨。

 

七日晚上,《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和名誉主编方梦之与出席论坛的代表进行了座谈。

 

8日上午,共有14位代表做了大会发言。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建开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利沙教授、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梅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常福良教授、上海师范大学李照国教授、天津理工大学许建忠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陈伟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张顺生教授、温州大学城市分院杨全红教授、浙江树人大学丛滋杭教授、上海电力学院潘为民教授、宁波工程学院刘川教授、浙江嘉兴学院喻锋平博士以及我院博士生导师王宏教授和张玲副教授作了发言。题目分别为“从译入到译出:高校翻译教学的方向转型及翻译学科与中国文学英译人才培养”、基于‘译者体验补缺假说’的本科翻译专业教学对策研究”、“翻译产品也需高颜值―MTI工作坊本地化教学新探”、“国学・人学・译学―从‘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谈起”、“翻译教学中应注意翻译安全意识的培养”、“关于汉译西教学的战略思考”、“论文学翻译的复杂性”、 “语言功能的时代定位与翻译教学的顺变”、“直接套用的必要性、可能性和路径”、“翻译教师可有哪些任性?”、 、  “母语天花板磨蚀效应下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困惑与对策”、 “构建《工程技术翻译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翻译课堂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翻译专业学位教育:成绩、问题与对策”。

 

8日中午,论坛在完成各项议程之后举行了闭幕式。《上海翻译》名誉主编方梦之教授作了总结发言。方教授指出此次研讨会办得很成功。他从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并存、问题意识与学术自信同在、学术进取与光明前景并行三个方面对此次论坛的讨论进行了总结,赞扬参会学者们可贵的研究精神与学术思考的态度,希望大家对此次论坛的主题的探讨继续下去。方教授还对我院精心组织此次论坛,众多志愿者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最后,全体与会代表热烈的掌声中《上海翻译》主编何刚强宣布“2015翻译研究战略论坛”圆满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