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30日下午,乐鱼网页版第三期“翻译理论:读书与批评”研讨会在本部崇远楼210如期举行。本次研讨会由2014级硕士生王欢欢、姚丽娟、余月花作主题发言, 由我院访问学者张其海老师主持。外院孟祥春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莅临研讨会现场,并对各位学生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让大家获益匪浅。

王欢欢的汇报题目是女性主义翻译观,她首先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翻译思潮。随后,她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形成的原因、代表人物、主要主张、翻译策略及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并指出女性主义翻译观的贡献和局限,最后提出自己的思考。报告结束后,各位师生各抒己见,对发言主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孟祥春老师对王欢欢同学的报告做了充分肯定和精彩点评,并鼓励她针对女性主义翻译观“人”的角度及排他性等方面提出个人的创新性观点,其他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姚丽娟同学从理论梳理、研究现状、优势和缺陷及案例分析四个大方面对“翻译目的论”与大家进行了分享。理论梳理部分阐释了翻译目的论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研究现状指出翻译批评、翻译理论研究、翻译策略研究和翻译教学研究现状。姚同学结合案例重点阐发了翻译目的论的优势和缺陷。报告结束后,孟祥春老师和刘性峰博士等对她的发言寄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认为她的发言进一步可细化为纯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这样便可以形成两篇论文。施怡同学认为也可从译文目的的角度弥补翻译目的论对文学翻译阐释的不足。

最后,余月花同学进行了题为翻译的认知观的主题发言,她首先向大家介绍了认知心理学,其研究方向可分为信息加工模式和生态学模式。随后又介绍了认知语言学,提出翻译认知分析的基本框架、制约翻译过程的三种认知原则(最佳关联原则、解释相似性原则、认知增量原则)、不同的识解运作实现的认知增量。最后,她提出翻译认知观的意义。发言结束后,刘性峰博士和张其海老师认为对其发言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指出可将翻译认知增量做进一步阐释。

第三期翻译理论:读书与批评研讨会举行得很成功,发言人准备充分,发言后大家积极交流发言,希望通过这一崭新的交流与分享平台,大家定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学术研究和学业生涯中注入新思考,实现新突破!